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法律知识 > > 内容页 >>

全年调撤成功近6000宗,惠州东城法庭的“秘诀”是……

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南方+客户端 2023-06-12 17:09:44

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东城法庭管辖东城和莞城街道,作为主城区的人民法庭,案件数量多、标的大、类型复杂、案涉经济总量大,民商事纠纷繁多是其主要特色。

近年来,东莞法院紧扣市域治理需求,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,夯实基层法治根基,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。在此背景下,东城法庭全力打造“三向发力三级过滤”诉源治理新模式,形成高效多元解纷新格局。2022年,东城法庭诉调对接工作室受理案件11516宗,成功调撤5917宗,调解成功率51.4%。


(资料图)

诉外发力

源头预防化解矛盾

黄某与胡某因自建房租赁合同产生纠纷,争执不下,一度闹到报案,并准备诉至法院。东城法庭驻点调解员吴宛璇、彭晴欣和东城法庭驻点法官梁妮携手调解这个案件。

“这个房子的租金是我们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,之前我也投入了很多资金装修和安装家具,就这样收回我的损失也很大。”胡某向调解员坦言。由于此前多次争吵、言语攻击,双方已丧失友好对话的基础。

梁妮认为本案在法理上并无审判难度,但实际执行交接难以实施。为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矛盾,促进顺利交接,驻点法官和调解员多次现场走访,电话沟通,从合同约定、主租赁合同确已届期等情况耐心说法。最终双方在金额上达成一致意见,胡某同意搬离。

此次纠纷的化解得益于东城法庭开展诉外发力,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。2019年,东城法庭在全市首创诉源治理示范社区,目前已与辖区6个社区签约“诉源治理共建协议”,并挂牌“诉源治理示范社区”,指定驻点法官对接各社区开展解纷工作,诉源治理覆盖面达70%以上,社区法官实现100%全覆盖。

2022年以来,法庭通过与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、商会、价格认定中心等机构签订诉源治理共建协议,并吸纳特邀调解员驻点法庭,进一步扩充调解力量。通过“指导法官+专职调解员+社区特邀调解员”联合调解工作机制,深入社区调处纠纷,竭力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。

截至2022年,法庭联合各社区累计调处纠纷12000件以上,完成法律咨询超1200起,协助送达2500余次。

诉前发力

纠纷调解端口前移

2022年6月,秦某购买了陈某的二手房,喜迁新居的高兴劲儿还没过,就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白蚁隐患,找人勘验后被告知白蚁隐患已超过两年,想要根治需要拆除原有装修。

“陈某根本是故意隐瞒房屋的白蚁问题,明显属于欺诈!”秦某感到非常愤怒,要求陈某赔偿,陈某则坚称居住期间没有发现白蚁,对此毫不知情,房屋是双方查看后签订买卖合同按现状交付,不存在欺诈,不愿意赔偿。

多次协商无果,秦某提起诉讼,要求陈某赔偿白蚁防治费用、拆除原有装修费用、重新装修费用、租金损失等三十余万元。

案件进入东城法庭谭立调解工作室以后,谭立第一时间到了案涉小区,了解到该小区普遍存在白蚁隐患,业主大会有多次除白蚁问题的讨论。

获得第一手信息后,调解员劝告陈某要守诚信、客观面对问题,并分别从诉讼案例、诉讼风险与成本等方面做双方工作。陈某开始松口,愿意协商赔偿,但认为秦某要价过高,仅愿意赔偿两三万元。

秦某是否要价过高?调解员心中也有疑问。为解开这一疑问,调解员去案涉房屋查看现场,将白蚁隐患拍摄成视频发送给陈某,要求陈某自行了解重新装修的费用情况,以及重新装修期间是否无法正常居住,以此为基础考虑赔偿金额。

调解员趁热打铁,前前后后与双方通话十余次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,高效化解了这宗可能旷日持久的纠纷。

东城法庭通过诉前发力,深化诉调对接“1+2+3”工作模式,完善诉调对接流程,制定《东城法庭诉调对接全流程规范》,成立谭立、翟静琳个人调解工作室,成立“1+N(专职调解员)+N(特邀调解员)”调解团队,强化调解力量,成效显著。2022年7月以来,两个个人调解工作室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超2000宗,月均调解成功案件50余件。

此外,东城法庭还首创“法庭+仲裁+工会”调审裁一体化机制,劳动争议纠纷从原来高峰时期的每年1万件回落到5000件以下,最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不到总数的5%.

诉中发力

延伸诉调对接触角

某五金制品公司最近遇到了一件难事。在配送五金配件后,客户义乌市某包装有限公司却并未如约支付款项,多次催收无果,眼看公司经营面临困境,一纸诉状将对方公司起诉至东城法庭。

承办法官刘洋了解到,被告认为自己拖欠货款是因为原告货物交付严重逾期,且存在质量问题,导致被告对客户的交货期延误。

对此,法庭组织双方开展线上调解,督促被告列出质量问题清单及损失费用,原告提出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承担数额。

但双方对部分交付物的质量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,被告坚持交付物需送去境外的专门机构鉴定。法官认为本案如果进行境外质量鉴定,不但鉴定费用高昂、周期时间长,且势必会将双方的损失进一步扩大。

于是,法官与调解员一起积极联系双方,从合同约定、质量行业标准、及时止损、尽快恢复生产、降低诉讼成本等方面促成调解。最终双方同意以20万元达成调解,原告继续履行剩余货物交付义务,双方握手言和,案件从进入诉讼程序到最终化解,用时仅20余天。

除了诉前、诉外,东城法庭还大力推行诉中调解,将法官诉中调解率纳入指标考核,鼓励法官在案件全流程中发挥主导作用,灵活定纷止争。在案件繁简分流快处理机制下,发挥“法官+书记员+调解员”模式的诉中调解作用,通过案件诉外、诉前、诉中“三级过滤”全流程调解机制,实现新收案件数下降、审理天数减少、服判息诉提高,案件调撤率大大增加。2022年以来,东城法庭诉中调解案件超1000宗。

相关阅读

推荐文章